訊息新知 News

核磁共振檢查對於有些非針對適用核磁共振檢查而設計的心臟裝置可能是安全的

核磁共振檢查對於有些非針對適用核磁共振檢查 而設計的心臟裝置可能是安全的

by Crystal Phend                                                                                                        February 22, 2017 

  根據前瞻性的登錄資料,未經特別核准用於核磁共振檢查(MRI)的心臟植入式裝置,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是安全的。

  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Robert J. Russo博士及其同事,在2月23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中指出,“裝有非核准用於核磁共振檢查的心律節律器或體內去顫器的患者,在有臨床適應症 下,執行1.5特斯拉的非胸部核磁共振檢查時,按照預先指定的方式在檢查前進行裝置重新設定下,均未發生裝置及導線異常”。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長期以來裝有植心臟裝置的患者,並不建議使用核磁共振檢查,但在裝有非核准用於核磁共振檢查的心臟設備的人口中,至少有 一半比例,約莫200萬美國人及散於世界各地的600萬人,預期一生中總會需要這項檢查。

  在這研究中的MagnaSafe登錄表,是在與FDA協商後進行,裡面包括1,000個心律調節器病人和500個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CD)病人,而設定的條件是: 在19個美國臨床中心內,對裝有非核准用於核磁共振檢查的心臟設備的病人,進行臨床適應症下的胸外核磁共振檢查。 

  而核磁共振檢查之前,心臟裝置標準化設定方案 為:對於心律至少為每分鐘40下心跳的無症狀病患, 將心臟裝置編程設為非起搏模式(pacing-off);對於有 症狀的患者、或被認為是具有節律器依賴(Pacemakerdependent)且屬於內在心律較慢(intrinsic bradycardia) 的患者,將心臟裝置重新編程為非同步起搏模式。 對於植入式心臟去顫器患者,則排除了節律器依賴 (Pacemaker-dependent)患者,及其他心律過緩和心律過速都停止治療的患者。核磁共振檢查完後即恢復原本設置,必要時會在完整的裝置資料讀取後重新編程。 在檢查過程中,有四名患者出現心臟裝置器部位不適 的情形,而其中一名裝有去顫器患者因有加熱感而終 止檢查。在這些受試者中,並沒有導致死亡、引發導線異常、導線刺激失敗或產生心室不整脈。但其中有一個裝有去顫器患者,因未遵循核磁共振檢查前的標準化設定,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生去顫器不能讀取資料及設定,甚而不得不更換的情況。另外,總共有六例發生自發性停止的心房顫動或撲動(持續時間不足49小時)和部分電氣重置的情形,但這些病人的節律器裝置年限均有5.7至9.7年。還有一個“少數”病例 為超過了導線阻抗、節律器閾值、電池電壓或超出P波和R波幅度的預先指定的閾值。而其中最常見的情形為去顫器導線阻抗產生3歐姆的變化(這樣的情形占了 16.4%)。而這些潛在風險和導線放置時間長短並無顯著臨床上相關性。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對裝有非核准用於核磁 共振檢查心臟設備的患者,只要能遵循像我們研究中核磁共振檢查之前的設定,進行胸外的核磁共振檢查並沒有比心臟設備移除和置換來的危險。 

  但最後,他們還是提出了這份研究數據有其局限性的警告,包括心臟裝置是來自多個製造商的不同發電機組和導線,在進行初次或多次以1.5特斯拉條件下的檢查,是否會產生不同結果,皆是不可預知的。此 外,這份研究也排除了兒童、胸部核磁共振檢查、和節律器依賴(pacemaker-dependent)的體內去顫器患者、 以及只包含低數量裝有左心室導線的病人,這些都可能會限制此份研究結論適用的外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