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新知 News

在長期追蹤下,希氏束起搏 (His bundle pacing, HBP) 的起搏閾值穩定度與導極鬆弛程度 (lead slack) 的相關性分析

His bundle pacing capture threshold stability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 and correlation with lead slack Beer D, Subzposh FA, Colburn S, et al. Europace. 2021 May 21;23(5):757-766. doi: 10.1093/europace/ euaa350.

目的:希氏束起搏 (HBP) 是最接近生理方式的起搏模式。HBP 長期的起搏閾值穩定度與手術時導極置放方式之間的相關性尚未被充分研究。這篇研究目的是追蹤希氏束起搏閾值變化以及找尋是否特定導極置放方式能夠預測未來發生導極起搏不穩定性。

方法與結果:從 Geisinger HBP registry 登錄系統中,找尋心搏過慢、符合置放 HBP 適應症且成功置放 HBP 的病人族群,並且分析其希氏束起搏閾值、術前的共病特徵、以及放射照影下導極鬆弛程度。在追蹤期間的任何時間 點,若希氏束起搏閾值比起手術當時的閾值增加 ≥1V,則記錄為事件發生。在 294 位病人中,共有 44 位 (15%) 發生希氏束起搏閾值增加 ≥1V,而閾值增加的事件紀錄幾乎都在早期 (41% 發生在手術後 8 周內,66% 發生在手 術後一年內 ),共有 18 位 (6%) 在追蹤期間需要重新調整導極。異常的導極鬆弛形狀 (slack shape) 與未來起搏閾值 增加有相關性 (hazard ratio(HR) 2.07,95% 信賴區間 (CI) 0.9-4.6,P=0.08)。放射照影下導極插入的角度若並非垂 直 (non-perpendicular angle),也與未來起搏閾值增加有相關性 (HR 2.84,95% CI 1.4-5.8,P<0.01)。

結論:大多數病人 (85%) 的希氏束起搏閾值均能維持穩定。導極置放方式也許能預測之後閾值的上升。未來需要 針對閾值增加的病因分析、導極本身和導極輸送方式的設計進行更多的研究,也許有助於維持導極起搏閾值的長期穩定。